余热锅炉|GGH换热器|废热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器|高温换热器|ORC低温余热发电|全焊接板式换热器|气气换热器|脱硫脱硝
“截至2023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全国并网装机达441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980亿千瓦时,年上网量约1667亿千瓦时;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达5亿立方米;生物质清洁供热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超2000万吨,供应热量约3亿吉焦;生物液体燃料年产量超500万吨。”5月9日,在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在发布《2024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称。
生物质能作为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发展进程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和产业的积极推动下,生物质将从传统的“售能”盈利模式转变为“生态价值+售能”模式。
■ 生物质供热优势渐显
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沼气发电等,是可再生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城乡有机废弃物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能源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从地域上看,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东部地区为最、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和东北地区排名较为靠后。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垃圾产量较大,能够为垃圾焚烧发电提供充足的原料。”张大勇分析称,同时,这些地区的政府在政策上也给予了较大支持,如给予更高的垃圾处理费、税收优惠等。
不过,《报告》同时显示,2023年我国生活垃圾发电行业正逐步呈现向中西部及东北等地区转移的趋势。
此外,在供热领域,生物质能也逐渐发挥出优势。由于其成本接近燃煤,居民可承受,截至2023年底,我国生物质清洁供暖面积超3亿立方米。
《报告》建议,未来10年,各地应根据自身生物质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路径,发展生物质清洁供热。